深圳房颤中心建设联盟会:共筑房颤防治新高地
2025-05-22 15:19:09
2025年5月11日,深圳房颤中心建设联盟会顺利召开,众多心血管领域专家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房颤中心建设的前沿理念与实践路径,为深圳市房颤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标准解读:锚定建设方向
会议伊始,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谢双伦教授对《房颤中心建设认证标准与建设内容》进行了深入解读。谢教授指出,房颤中心建设的核心宗旨在于规范房颤患者的用药,提高抗凝比率,从而有效降低卒中发病风险。他详细阐述了房颤中心建设的细节点及注意事项,强调深圳的基层医疗具备良好的救治水平和领先的设备,完全有潜力打造成为全国房颤中心建设的样板。在随后的讨论环节,各单位代表踊跃提问,积极探寻创建房颤中心的要点及学科发展方向,现场气氛热烈,学术交流氛围浓厚。
数字化赋能:开启智能管理新时代
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(深圳福田)张焕基教授随后介绍了《房颤中心数字化全流程管理》。该平台由心络科技研发,秉持着科学、高效、普惠、开放的设计理念,具备便捷性、科学性、智慧性、可管理性、安全性 5 大特征。其核心功能涵盖院前、院中、院后三大环节:院前通过智能化筛查识别房颤患者;院中实现精细化院内管理;院后开展长期管理。借助这些功能,可构建房颤的智能填报、智能质控、筛查的高治疗诊疗体系。未来,该平台还将基于筛查、门诊、住院、手术、用药 5 大场景,提供长期随访服务,形成动态、静态心电网络体系,为房颤分级建设持续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。这将有力助力房颤中心相关单位便捷开展手术演示、教学观摩、手术带教、术中会诊与指导、术后复盘等诸多事宜,推动学科能力帮扶提升,为各医疗机构对房颤专病管理的持续性改进提供精准和全面的支持,引领房颤中心迈向智能管理时代。
认证流程指引:助力规范建设
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廖志勇主任分享了《房颤中心认证流程及常见问题解答》。廖主任详细讲解了房颤中心创建的认证流程、时间节点及注意事项,为参会单位提供了清晰的创建指引,帮助各单位在房颤中心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,确保创建工作规范、高效推进。
经典传承:点亮前行之路
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陈艳红主任带来了《房颤中心建设单位经验分享》。陈主任详细介绍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创建阶段的宝贵经验,包括如何对房颤患者的规范治疗做到系统化、分级化管理。这些经验分享为其他单位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,有助于大家在房颤中心建设过程中更好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,探索出适合自身的高效管理模式。
现状与展望:共绘发展蓝图
深圳市房颤中心联盟主席李海鹰教授在大会最后作了专题汇报《深圳市房颤中心建设现状及工作部署》。李教授展示了深圳市房颤中心的总体情况及数据分布,指出深圳市共有 50 家二级以上的公立医疗机构(除妇幼保健院及民营医院),目前房颤中心覆盖率仅为 14%。面对这一现状,李教授提出了 2025 年房颤中心工作规划,将围绕四个方面展开:一是重视全流程管理,围绕指标更新不断深化各级培训共识,规范临床管理路径;二是强化质控工作平台作用,发布质控报告,推动各单位质控工作的互动;三是赋能医院,做到资源下沉,开展单家医院建设帮扶;四是普及信息化应用,提升数据质量。基于此,制定了近年房颤中心建设目标,打造“1 + 2 + 3”的模式,为深圳市房颤中心建设描绘出清晰的发展蓝图。
本次会议为深圳市房颤中心建设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,促进了各单位之间的经验分享与合作。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深圳市房颤中心建设将不断取得新突破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心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持方,与深圳各医疗机构紧密合作,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,为房颤患者的诊断、治疗和管理提供更高效、更精准的手段,有力推动深圳市房颤中心建设迈向更高水平,为全国房颤中心建设贡献深圳智慧与力量。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